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 浏览量:
团结的聚会 智慧的交融
——记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2008年12月15日至17日,中国国家汉办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汉语国际教育标准与多元化教学”。研讨会就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与学科建设等8个专题的41个分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会还同时组织召开了汉语考试分会、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览、示范课观摩交流与优秀成果评选、国际汉语教学新产品推介与研讨等多项主题活动。
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和汉语推广工作的499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汉语考试分会的116位代表,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的百余位中外方孔子学院院长参加了研讨会,200多名高校师生旁听了会议。本届研讨会实际与会人数逾千名,会议规模超过历届研讨会。
开幕式:高潮迭起
12 月15 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等出席并先后致辞。
许嘉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国际汉语教学已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始学习汉语。不过,目前汉语在国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须关注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学科建设与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即后者发展迅速,前者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汉语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大幅提高;教材编写尚不成系统,中高级教材少,自学教材基本没有,精品教材、可推向世界的教材更少;汉字难学的难关还没有攻破;现有的教学评估和测试手段还不能满足需要。许嘉璐指出,国际汉语教学界当前迫切需要相互了解、支持和合作,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许琳女士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年来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指出世界汉语教学形势很好,主要表现在国际推广体系形成、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建立、师资队伍壮大加强、一批新教材开发完成、一批国内专项研究与实习基地建立、“汉语桥”品牌越办越好、汉语考试改革创新、孔子学院总部建设得到加强等方面。她指出,如何尽快解决“三教”(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问题,如何大力发展中小学汉语教学,如何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如何共享资源等问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她也表示国家汉办将继续加大对学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对区域性和国际性会议的支持。
开幕式上,第七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第七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法国教育部汉语教育总督学白乐桑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英成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刘骏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等先后发言,与代表进行充分交流。开幕式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教授主持。
分组讨论:精彩纷呈
历时三天的研讨会上,组委会邀请了8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持分议题讨论。与会代表分别就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与学科建设、孔子学院建设、国际汉语教育标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国际汉语教师发展、教材与教学资源、汉语教学与学习、汉语测试与评估8个专题的41个分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针对国际汉语教育现状与学科建设,与会代表分别报告了亚洲、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现状,并专门探讨了各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情况。代表们认为,在全球汉语不断升温,学汉语人数广为增加、层次不断丰富的形势下,没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就会受到限制。海内外同仁应该团结协作,树立国际汉语学科的大学科意识,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之间汉语教学的共性和个性,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跨学科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科。
针对孔子学院建设,代表们重点讨论了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孔子学院的教师、教材与教法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下复合型的发展模式最有利于今后相当一个阶段孔子学院的发展。即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努力积极地赢得当地政府、机构、基金会以及当地民众的支持。代表们纷纷用各自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师、教材与教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很多代表提出了教师团队素质以及管理者团队素质塑造的概念。
关于国际汉语教师发展,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对汉语教师的培养进行了研究讨论。如针对不同年龄教学对象的教师培养,针对在中国进行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在外国进行教学的师资培养等。对在国外进行教学的师资培养,提出了基于执教国特点的培养要求。代表们还讨论了志愿者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认为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对志愿者进行有效培训。代表们同样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认为要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加大海外实习的力度。
关于教材与教学资源,代表们普遍认为目前通用型的教材不能满足海内外学习者的需要,要有针对性的教材。针对教材的国别性和国土化的问题,许多教师建议中外联合编写本土化教材。与会者一致认为,重要的是编写的内容。除了本土文化,还要对编写语言进行研究,所谓语言研究就是母语对目的语的相互迁移的影响,比如建立一个中介语的语料库,以中介语的语料库来支撑。代表们同样关注资料库的建设,如建立多语种多模块的学习交流平台、文化沟通平台,等等。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代表们围绕“怎样让外国的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集思广益,寻找化解汉语难学的具体方法。有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思,有成功经验和创新教法的介绍,有对语言要素的议论,比如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如何教,有对语言技能的探讨,如听说读写应该如何练等。代表们认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即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师生互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历时三天的讨论和交流涉及国际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建设所呈现出的新形势受到广泛关注;针对“教师、教材、教法”等学科内核心问题所提出的一些新观念、新思路得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国家汉办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学新标准”也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针对汉语教学与学习、汉语测试与评估等专题的讨论同样十分热烈。
主题活动:交相辉映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创新亮点之一,主办方组织的汉语考试分会、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览、示范课观摩交流和国际汉语教学新产品推介等主题活动场面也十分火爆,各项活动彼此辉映,构成了本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
在汉语考试分会上,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女士指出理念转变的重要性,强调汉语考试理念要由知识型考核向工具型测试转变,应该是一种鼓励式的测试,而不是淘汰式的测试。强调语言交流的工具作用,提出树立市场意识的重要性。与会者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讨论低难度汉语考试研发、考点间的交流与合作、考务管理的技术革新等问题,并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汇集了海内外42家出版机构,展示了纸质、网络多媒体等15种产品形态的汉语教学资源共1512个品种,12000册,参观、咨询者络绎不绝,达成签署合作意向书200多份。展区还展出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历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的珍贵照片,以及来自五大洲100多所孔子学院的教学成果和中国国家汉语教学推广基地的教学成果。
示范课观摩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分别展示了课堂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教案,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自美国硅谷美中文化基金会的代表作了“美国中小学教学与教材案例剖析”的展示,详细介绍了美国中小学教学形式区别于国内的不同特点;澳大利亚代表把汉字笔画、四声、问候、运动、点菜等教学内容通过琅琅上口的歌谣形式教授给学生,展示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开发的“新乘风汉语”软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结合“三明治教学法”的“八仙过海学汉语”软件等多媒体教材研发方面的进展,也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
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期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许嘉璐教授当选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理事会首次吸纳了以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教育机构、社会办学机构为代表的单位会员,为学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拓宽了渠道。
12月17 日下午,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之后圆满闭幕。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山东大学宁继鸣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杨惠元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王建琦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柯传仁教授、北京大学刘超英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汉语考试中心陈杨国生女士、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商务印书馆吴月梅女士等纷纷上台交流研讨成果。
在热烈的气氛中,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创新奖”颁奖仪式。国家汉办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为20位“创新论文奖”、17位“创新示范课奖”、16位“创新多媒体课件奖”和10位“创新教案奖”的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国家汉办资助的奖励书券。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新任会长许嘉璐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报告。他指出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必须把改革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只有改革才能给发展带来新的局面,推动汉语国际化发展。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闭幕,它传递着代表们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坚定信心,也传递着代表们对投身世界汉语教学一线的巨大热情。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处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