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 时间:2012-08-22 09:35
  •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2012816日,由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陕西省教育厅协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宾馆隆重召开。研讨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培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我校校长户思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及、法国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代表与会。我校副校长王峰以及汉学院等有关单位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朱静芝发表讲话。她指出,陕西省高度重视对外教育交流合作,目前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师生交流与科研合作,在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菲律宾、阿根廷、瑞典等国家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派出汉语教师及志愿者120名,未来将把对外教育交流作为全省工作组成部分,着力推动汉语教育国际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国外的学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扩大陕西和汉唐文化的国际影响。

户思社校长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欢迎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他指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以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大学的转变。作为专业外语院校,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起步早、历史长,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形成了包括长短期语言生、专本硕学历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层次齐全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共培养了一万三千余名外国留学生。

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她从稳步发展孔子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汉语教材研发、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制定《孔子学院发展规划》五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汉办近两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她指出,教师问题是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国家汉办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此,汉办计划出台六项新措施:一是制定师资和志愿者建设的具体规划。发布《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实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加快建立高素质专职队伍。今年计划建设300人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建设。三是扩大对外汉语专业和非英语语种专业招生规模。四是加大“孔子学院奖学金”支持力度。五是与各国高校合作,设立本土汉语师范专业,与教师资质紧密衔接,学生毕业后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进入当地中小学任教。六是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通过来华攻读博士学位,中外高校联合培养、申请合作研究课题资助等方式,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汉学家型的教师人才。

许嘉璐会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陕西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省份之一,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中外文化的交流点。孔子学院应世界形势发展与各国人民要求而生,其核心就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他强调,办好孔子学院,师资是关键。孔子学院蓬勃发展,在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对教师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相信在孔子学院总部的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一定不会辜负世界各国人民的希望,不会落后于全球孔子学院发展的整体部署与前进步伐。

研讨会分为大会论坛与专题讨论会两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埃及、韩国、越南、中国的7位汉语教学专家就“各国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师”做精彩主题发言。专题研讨会共设七个专题,旨在探索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培训新思路、新办法。代表们围绕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与学科建设,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与教师评估,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国际汉语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案例分析与职业发展等专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为鼓励国际汉语教育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教师,激励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此前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专门举行了世界汉语教学“创新论文”征集、评奖活动,并在会上为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

会上还举办了“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览”、“国际汉语教学新产品推介”主题活动,为代表们提供了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交流空间。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于1987 年,是由全球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的人士及相关机构组成的非营利国际民间学术团体。学会的宗旨是: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世界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加强世界各地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增进和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学会由中国教育部主管,具体接受国家汉办业务指导。秘书处设在国家汉办。学会现有个人会员3993人,单位会员225个,遍布五大洲67个国家。

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学研究及交流合作。